基于职业核心素养的专业课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以中等职业学校机电类专业为例

课题主持人:邓玉良 周建清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方法的初探

发布时间:2023-08-14    发布人:邓玉良    点击数:698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是我校机电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性质的课程,它是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且内容多,与实践有教多的联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何让学生能完全接受这门课的全部知识,特别是重点内容的理解和应用,为以后的专业知识打下良好基础,一直是我所探索的方向。所以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我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为中心,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下面是我总结的一些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重视第一堂课的教学,引导学生学习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的第一堂课,对以后的教学相当重要, 具有创意的新课导入,可以激起学生的注意力,诱导他们积极思考,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一旦学生对该门学科感兴趣,他们就会积极地学习这门课的知识。因此,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和动力就成为第一堂课的一个首要任务。首先可结合电工技术的应用实例——家用电器,介绍电工技术的发展概况,让学生体会到电工技术是一门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的科学技术。其次,我们可介绍生活中的电工技术的应用实例,让学生感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工技术, ,让他们的思想由“要我学”自然过渡到“我要学”。再者,还应介绍电工与所学专业的关系,明确电工技术这门专业课在机电专业中的重要地位,使学生从思想上引起重视。最后,从身边入手, 找一些应用到电路的小家电,如:日常用手电筒、家庭照明线路等。一开始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结构,从中让他们发现把电阻、开关、负载等元件由导线连接起来就构成一个实用电路,从而引出学习这门课的目的和知识,让学生形成先入为主的求知欲望。
二、有效整合教材,分层教育学生
我校一贯坚持 “一切为了学生的学习就业”,由于机电专业多个层次均开设本课程,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不同水平,对教材进行整合。比如五年制高职大专班可以讲解深些的理论,从原理上加强学生对电工技术的理解,在实践中再深化理论;三年制的中职班可以降低理论的讲解,深入浅出,多强化实践,实践到了一定得程度,可以反过来重新讲解理论。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依据模块化、项目化的要求及项目课程标准及技能鉴定标准,在结构和内容上以任务为驱动,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编写出一系列项目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教材。教材理论内容少而精,以够用、使用为原则,突出与操作技能相关的必备专业知识教学,强化专业技能的培养。
  三、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存,调动积极性
针对《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不同章节的不同内容,在授课过程中, 通常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实验引入
电工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也是一门比较抽象的课程。有很多现象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特别是电磁感应方面的知识。要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必须借助于实验,让实验来验证理论。如在电磁感应一节,学生在前面章节已经掌握了“电”生“磁”的相关知识,那么“磁”能不能生“电”呢?通过直导体的电磁感应现象的演示实验,可以非常直观地引出了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定律。这样引出新课既直观、自然,又富有吸引力。
2.多媒体辅助
对于平时在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手段,在传统的授课方式下,多挖掘好的教学手段,如自做简单电路来加强学生的理论实践性,采用集语音、图形、文本等诸多媒体的优点于一身多媒体技术来丰富平时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课本理论知识。
3.任务法驱动
“任务驱动法”的教学过程极大的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过老师的引导和指导,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且相应锻炼了学生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总有一天会离开学校,那个时候遇到问题,他们只能自己解决,所以我们不能只把他们当作知识的储存罐,更重要的是要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4.小组合作
该课程可以还分成若干小组,根据教师提出的操作项目,查找以前学过的知识,到图书馆,网络查资料,甚至到市场进行调研来解决这些问题,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实际进行实际操作,看看操作的过程是否顺利。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老师在其中要做好引导的作用,即使给予帮助和鼓励。
总之,要使学生能顺利学好《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其实是教与学的一个互动的过程,既要求我们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又要求我们有合适的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方法还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