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职校机电专业课程思政的几点思索
发布时间:2023-12-03 发布人:邓玉良 点击数:682
我校拥有在校生8658人,其中机电类专业1500余人,学校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将思政内容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进“三全育人”,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对学校机电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对“课程思政"缺乏正确认知
很多专业课教师分不清“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区别,将两者混为一谈,片面地认为“课程思政”仅限于在专业课程中加入政治认同和家国情怀的内容,忽视了人文精神、文化自信、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等内容的融入。
2、专业课教师缺乏实施课程思政的能力
机电类专业群的专业课教师基本上为工科学习背景,长时间的工科学习使专业教师普遍具有工科思维,即重视科学实验,缺少人文素养,教师自身政治和思想道德理论知识储备不足,缺少发掘思政元素的敏感度。专业课教师重视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传授,缺乏课程思政教学的意识与经验。此外,大部分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育人要素,只是并未上升到课程思政的高度,缺少规范性和计划性。
3、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不足
机电类专业课的课程性质和课程内容决定了其思政元素挖掘的难度较高。机电类专业课程是对自然科学知识、技术技能的现实描述客观和理性,缺少人文社科等感性内容,这成为挖掘机电类课程思政元素的难点,也是课程思政实施的重要阻碍。
4、课程思政还未形成完善的体系
全市各中职校虽然积极推进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教学改革,但由于时间较短且缺少经验,仍然处于探索阶段。部分专业群在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实施过程中,没有从顶层进行整体设计,缺少规划性,只是简单地选取几门课程作为课程思政的典型案例,并未达到三全育人的根本要求。同时,有些课程只是在授课过程中生硬地加入思政内容,没有实现思政元素与知识体系的有效融合,更没有达到润物无声的隐形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