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五年制高职毕业设计现状分析
发布时间:2023-12-04 发布人:邓玉良 点击数:678
五年制高职,主要由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承办,也称五年制大专,毕业论文是衡量五年制大专毕业生读书成果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结合目前主流的信息化教学手段,我尝试在课程设计中转换教学模式,由“教师课堂讲解+学生课中实操”的教学模式转变成“线上学生自选课题+线下教师引导+课后学生实操”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经过尝试,我收获了一些经验,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指导教师缺乏实战经验
目前职业院校有很多年轻教师,有很高的学历,但很多都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任教,虽然有很好的理论基础,但明显缺乏工作实践经验;还有部分老教师一直从事教学工作,和企业联系较少,不能紧跟新知识、新技能的更新,教授的理论知识甚至和实际脱节。如电子智能产品程序设计这一方向的实战经验,在校专业课教师都比较欠缺。
2.毕业设计课题经费不足
在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电子类毕业生认为“实验条件差,无法做实验”是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有学生在毕业论文总结中写到:实验室建设以基础课教学实验为主,每个实验室每周都有教学任务,而毕业论文课题具有连续性,实验室使用无法满足毕业论文课题要求。另外,实验室消耗品数量、种类均以该学期所开设的教学实验为依据进行采购,因此在数量、品种、难易级别等方面都不能满足毕业论文课题实验的需要。
3.毕业设计教学大纲简要化
各校无成文的毕业设计规范,缺少适合新情况下的毕业设计教学大纲,教师进行指导时,往往凭自己对高职生毕业论文的领会程度去贯彻实施,在内容设计上有多有少,有深有浅,在尺度把握上,有高有低,有宽有严。因此造成了专业间、班级间、设计组别间的差异。因此,近几年来,出现了部分学生挑题目,选老师的现象,其目的是在于找简单题目或回避对学生要求严格的老师,以求轻松过毕业设计这一关。
4.毕业设计评分标准易偏差
毕业设计评分易出现偏差,如单凭指导教师一人评分,易出现评分过高的现象。分析起来,这里面可能有感情分,与同学相处较久,分数评低了感情上过意不去;有印象分,认为平时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毕业设计似乎也应该得高分。诸多因素都影响评分的合理性与客观性。
5. 毕业设计产品无成果转化
此外,尚需进一步采取措施,促使毕业设计的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产品。学生在校的毕业设计成果是学生设计思想的物化,如何使学生的设计成果通过中间桥梁的构建,转化为设计产品,为设计成果的产品化创造可能。学校、企业、社会作为设计的大环境也应给学生更多的包容与机会重视学生设计成果产品化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