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与中职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07 发布人:邓玉良 点击数:678
一、当前中职生的心理特点
中职生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成长过程中所产生的困惑与矛盾,这些困惑与矛盾又大都是基于所处的特定校园环境引起的,当前,在学习、成长、生活以及择业与求职等方面表现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我意识强,但自控能力不足。
中职学校的学生生源复杂,文化基础较差,素质参差不齐,心理表现多样化和复杂化,加之社会对中职生的偏见与歧视,使得他们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对自身能力缺乏信心,且处于青春期,情感丰富,情绪多变,对事物充满好奇心,易感情用事,但缺乏冷静,不能明辨是非;情绪波动大,两极化现象明显,快乐时常兴奋过头,挫折悲伤时常抑郁消沉,情绪控制能力差,易冲动。
(二)自卑感严重,但反抗性强烈。
部分学生由于受家庭、社会、亲友的影响,过多或过早目睹社会阴暗面,内心深处不自觉地形成一种心理定势,对学习与班规校纪抱有严重的逆反消极心理,对教师的批评教育置若罔闻,我行我素,当自主性被忽略或个性伸展受到阻碍时,他们表现在行为上就是无所适从、怪异和反抗,有时用过激的行为方式去掩饰自己可能受到的伤害,比如通过逃课、顶撞教师、打架斗殴等违纪违规现象,显示自己的勇敢。
(三)思想意识活跃,但人际交往障碍。
职业教育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他们没有升学的压力,因此,思想意识活跃,有广泛的兴趣爱好。自入校起,所面对的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全新的环境,内心迫切渴望与人交往、宣泄情感,但主动性不强,不善与人交往,与父母、师生、同学经常发生矛盾冲突,缺乏友谊,有孤独、抑郁、不合群等现象。有的十分冲动,自制力差;有的自由散漫;有的缺乏自信,优柔寡断;有的任性、固执、鲁莽好斗,攻击性强;有的不顾后果,经常为一些小事闹矛盾,甚至大打出手;有的气量狭小,拨弄是非;有的贪小便宜,向同学要钱等。
(四)情感丰富,但异性交往上失度失范。
部分学生求新求美求乐,而对所学专业无兴趣、无目标,精神无所寄托,其行为由紧张、压抑转向标新立异,盲目追求个性发展,主要表现奇装异服,嘴叼香烟,争强好斗,对异性好奇,加上文化媒体的“催化剂”作用以及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性问题在中职生中前所未有地开放和透明。现在的中职生在异性交往上存在一种明显倾向,他们再也不会因为谁有异性朋友而大惊小怪,很多中职生觉得有异性朋友很正常很自豪。
二、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不乏有实行或家长专制、或溺爱纵容、或放任自流,极大地影响了子女心理的健康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教育观念落后
不少家长认为提供“衣食”是家长的本份,“教育的责任在学校和老师”,家庭中“重养轻教、重智轻德、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的情况比较严重。有许多父母把孩子当作家长的私有“财产”或实现大人理想或光宗耀祖的工具,不尊重孩子,很少考虑孩子的感受和需要,只按家长的意愿和用自己的经验去教育孩子,忽视了家庭教育及家长自身言行的影响。其次错误的养育观,家长过分娇宠、溺爱孩子和对孩子的保护过度,忽视了孩子自主、自理、自立、自强能力和精神的培养。学生入学、上学、放学,学校门口停满了送、接孩子的各种车辆。在照顾孩子的物质生活、生理健康以及孩子的学习等方面,他们节衣缩食,可以为孩子献出一切。可对孩子的精神或情感生活来说,他们是“狼”,他们根本不知道孩子情感上需要什么,而是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他们的想法是只要是为了孩子“好”,可以采取一切手段。这就好比种田施肥,不了解庄稼需要什么,只顾往地里浇硫酸、盐酸,结果反而毁了庄稼。
(二)家庭教育水平低下
家长文化素质普遍不够高,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完全的能力,且缺乏家庭教育中的心理规律知识,是家庭教育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另外,家庭教育中的隔代教育、单亲教育、贫困教育、留守教育等问题较为突出,对此家长基本束手无策。
(三)家庭教育方式失当
家庭中平等、民主和对话的融洽氛围并未完全形成。家长在教育中表现出态度不一致、压力过大、歧视、打骂或者冷漠等特点时,孩子常常会表现出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比如,在性格特征上容易形成虚伪、虚荣、懦弱、敌对、残暴、焦虑、紧张 等不良性格特征;如果家长表现出的是溺爱、娇宠、过分顺从等特点时,孩子则会表现出更多的任性、自负、自我中心;如果家长专制、独裁,孩子的个性难以得到张扬,这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再比如,家长与孩子沟通意识不强,沟通能力不够,互信程度低,甚至有相当数量家长仍沿袭“棍棒下出孝子”的教育方法,以伤其自尊作为惩诫手段,缺乏正面教育。所以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四)问题家庭产生问题学生
经调查了解我们发现问题家庭是产生众多问题学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行为习惯上存在问题的学生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父母亲所起的表率不好,小孩自然会有样学样。现在社会风气和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对当今教育管理工作带来困难。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变化,一些家庭的矛盾冲突也在不断加剧,甚至导致家庭的破裂,离婚作为生活中的一个重大事件,对中职生的心理成长有很大影响,容易产生许多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离异单身家庭的学生,找不到双亲家庭的温暖,再加上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常常情绪低落,意志消沉,心事重重,极易形成孤僻、不合群的心理疾患。
(2)父母离异对孩子来说,意味着被抛弃,孩子自然觉得比别人低一等,常常表现为自卑、多疑、情感冷漠,常常感到命运不公,因而不愿付出爱与关怀。
(3)通常情况下,离异家庭的孩子非常憎恨离开的一方,又因无法对离开的一方表达愤怒,常常迁怒于养父或养母身上,把他们当作发泄的对象,从小就有仇恨、自私心理。
其次问题家庭还有单亲,父母忙于生意撤手不管,不能拒绝互联网不良信息的诱惑,以前我们没手机,没电脑,现在的学生基本是人手一部,而且沐足、KTV等娱乐场所遍地都是,社会环境、部分家庭和家长的条件不利于中职生心理健康成长,孩子遇到困难得不到帮助,遇到挫折得不到鼓励,使孩子有种“压抑感”、“委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