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类专业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发布时间:2023-09-18 发布人:邓玉良 点击数:825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主要由价值观和学习力两大要素构成,价值观是指国家、社会、公众公认的价值观念,主要包括个人修养、社会责任感、家国情怀等;学习力是指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终身发展所必备的能力,主要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参与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等。价值观教育在核心素养中尤为重要,当前价值观教育应包含一脉相承的两个方面:一是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二是重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核心素养是可以培养、塑造、维持的,可以在学校接受教育而获得。
教育部要求职业学校制定相关学科专业教学质量标准。认为不同教育阶段对某些核心素养的培养存在不同的敏感性,即一些核心素养在特定的教育阶段可能更容易取得良好的培养效果,这为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根据。在中职阶段,不同学科的教师落实不同学科的素养培养。综合起来就是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学科素养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让学生自己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充分认识自我价值,成就自己的人生目标;还要让学生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规划人生目标。在这些长远目标的基础上,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这是核心素养培养的重点。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
在教育部提出核心素养体系的背景下,开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机电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以核心素养为教学的核心,从“三维目标”出发,探索学科素养的培养策略。本文以中职机电专业可编程课程为例,论述在课堂教学各环节设计中,加强学生的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的策略。
中职机电专业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合作创新、社会责任、科学思维、乐于学习四个方面。通过设计情境教学、教学实践、组织开展第二课堂和校园维修服务活动,在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使之成为新时代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树立“立德树人”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