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5-10 11:34:04 发布人:于秀琴 点击数:85
项目类别 | 2023年度备案课题 |
编号 | CZ145JTB2023 |
一、课题主持人及核心组成员(主持人不超过2人,成员不超过10人)研究概述 | ||
姓 名 | 主 要 成 果 | |
主持人1 | 于秀琴 | 《基于学生岗位能力提升的中职学科教学的有效实施》 |
主持人2 | 韩守金 | 《试论中职教师在岗位实习生态系统中的角色适应》 |
成员1 | 孙雪萍 | 《职校德育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对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影响》 |
成员2 | 徐森 | 参与课题组理论学习和研讨 |
成员3 | 鲍彤 | 参与组织综合实践活动 |
成员4 | 刘方媛 | 参与课题组理论学习、研讨,分析整理经验材料 |
成员5 | 奚萍 | 参与课题组理论学习、研讨,分析整理经验材料 |
成员6 | ||
成员7 | ||
成员8 | ||
成员9 |
二、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1.中期阶段所做的主要研究工作(限2000字以内) |
1、开展理论学习和心得交流,理清研究方向 课题组重点学习了习近平关于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和新时代劳动价值观的论述和讲话,进一步学习《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核心素养背景下通过“五育”并举构建中职学校“三全育人”新格局》、《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生态机制与测评研究》等政策相关文献,找准新时期劳动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向。 课题组学习同类课题研究成果,鉴于中职学段检索的研究成果有限,我们检索扩展到高校和中小学范围,研读了诸如《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价值蕴含、逻辑演进和实践探索》、《教师劳动素养内涵与培养路径探析》、《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国际经验及启示》、《五育融合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师劳动教育素养研究》等文章,学习借鉴其中适用于中职教学的劳动教育的理论和方法。 课题组还组织学习了若干工具性文章,如《好的职业教育教学成果是如何炼成的》、《职业教育科研常用的方法》、《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论》等。 在学习与研讨中,课题组对中职劳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层面的理解逐渐加深,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计划也在逐渐明确,从大而化之到具体务实,最终敲定为三个研究模块(见中期报告)。 2、制定计划,分阶段开展研究工作(已实施的研究计划见中期报告) 3、大量参与和组织综合实践活动
4、重点开展子课题的研究工作 课题组成员担任本校24届毕业班实习指导教师,2024年1-7月重点开展了“中职班主任和实习指导教师劳动教育过程管理优化”模块的研究,开设了《中职教师岗位实习指导能力提升的叙事研究》子课题。 岗位实习是职业学校培养合格毕业生的实践性教育教学环节,担任实习指导教师有“经验丰富、综合素质好、责任心强、安全防范意识高”等诸多能力要求。在实习管理实践中研究中职教师如何掌握岗位实习的实时信息、如何配合企业指导学生,总结培养中职毕业生适应岗位、提升技艺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有益经验,可以有效提升中职教师岗位实习指导能力和劳动教育素养。 课题组通过组织企业巡访、进行实习生访谈、整理学生实习记录、整理教师帮扶记录等形式搜集大量经验材料。课题采用教育叙事研究法,从职校教师的视角叙述岗位实习过程中的案例、故事,从中探索有益于中职班级实习过程管理的策略方法。课题通过叙事文本到研究文本的转换,探求中职班级、个人在实习环境中如何做出最优选择,实现系统整体目标和个体成长目标。 此模块实施过程中,相邻外市发生了与职校生实习相关的严重社会问题,课题组结合课题任务,针对社会热点,开展了注重实习生心理建设、提升环境适应能力的研究和论述,最近形成了《试论中职教师在岗位实习生态系统中的角色适应》论文初稿。 |
2.课题中期取得的成果(包括已出版、发表的成果,请注明出版或发表的时间、刊物或出版社;已产生的实践效应;相关领域专家的评价等。) |
课题开题后截至课题中期成果如下: ① 于秀琴 《基于学生岗位能力提升的中职学科教学的有效实施》 已发表 《科学新生活》2024年第4期 ② 于秀琴 《体育教学与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培养的关系研究》 已发表 《教育研究》2024年第10期 ③ 韩守金 《浅谈教育叙事在中职教育研究中的应用》暂未发表 ④ 于秀琴 韩守金 《试论中职教师在岗位实习生态系统中的角色适应》暂未发表 课题组成员围绕劳动教育主题总结教学实践经验,对研究过程和研究结论加以提炼,显著提升了自身的劳动教育实践能力、班级管理能力和教科研能力,并在在所在教研组、系部范围内起到了正向带动作用。课题的经验与方法在任教班级应用效果良好,深化了学生对劳动价值的认识,促进了良好职业习惯的养成。 |
3.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
劳动教育价值意蕴深远,研究者要在理论层面站位很高,课题组需要加深理论学习的层次,扩大视野。职业学校劳动教育实践的内容丰富多样,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辐射面很广,这使得课题研究牵扯的内容太多,难以把握住清晰的切入点。要注重提炼和取舍,明确研究方向,避免研究内容过于宽泛。课题在中职学段开展研究,要拿出有应用性和实效性研究成果,才能让研究的目标和意义获得认可。另外,“中职教师学科教学与劳动教育相融合的应用能力提升”模块触及现阶段劳动教育研究集中开展的领域,要拿出有特色的自主研究成果。上述几个方面都具有挑战性。 |
4.下阶段研究计划 |
依据对“中职教师劳动教育能力”核心概念的界定,以及该能力提升对应的三个研究模块,我们将继续推进另外两个子课题研究,充实课题研究的成果。 ①推进“在职业素养导向下开展劳动教育的教学能力提升”模块 课题组已有对职业素养导向育人模式的初步研究,下一步方向是将职业素养导向的育人模式落实到中职教师教学过程的具体环节上。中职教师可以按照职业素养的构成分解劳动教育的素养目标,将职业素养教育融入到议题、情境、任务和活动等环节中,把劳动素养要素纳入到教、学、评一体化构建中。 ②推进“中职教师学科教学与劳动教育相融合的应用能力提升”模块 课题组成员已自发撰写过相关论文,课题组要进一步研究劳动教育与中职各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协同关系。课题组不足以支撑细分到每一学科的研究工作,预计粗略分成中职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两个大类研究劳动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例如,研究专业课教师在进行职业知识技能教学的同时,如何以技术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劳动情感、劳动能力和劳动品质等素养;研究中职思政课教学与劳动教育、职业教育的融汇贯通;等等。 |
三、学校评估意见 |
课题名称:中职学校教师劳动教育能力提升研究 课题编号:CZ145JTB2023 课题主持人:于秀琴 韩守金 同意该课题校级立项并参加区级中期评估。 公 章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