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全育人”视域下区域劳动教育项目化实践研究

领衔人:吴丽萍 袁惠娟

【活动报道】:传非遗薪火 研育人新径--课题组与省市区校四级工作室联动研讨活动纪实

发布时间:2024-12-12    发布人:吴丽萍    点击数:61

传非遗薪火 研育人新径
--课题组与省市区校四级工作室联动研讨活动纪实
       2024年12月9日下午,常州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成为非遗文化与德育课题研究的交融阵地,一场以“传承非遗文化 弘扬匠心精神”为主题的省市区校中职班主任工作室联盟活动热烈开展。本次活动联动多方力量,聚焦非遗文化育人实践研究,旨在深化传统文化教育与中职德育的融合路径。常州市教科院职教教研员朱玫蓉、常高职学工处姚成金及各级工作室成员、普通中学教师代表共同参与,为非遗文化育人研究注入多元智慧。
       课堂实践:非遗育人的生动演绎
       活动以常州市名班主任张丽云的主持开场,常高职班主任团队围绕非遗文化育人,创新设计并展示系列主题班会课。舞龙的灵动、汉服的典雅、茶艺的清幽、阳湖拳的刚劲、榫卯的精巧……这些非遗元素被巧妙融入课堂,学生们化身传统文化的传承者,通过沉浸式体验与实践,展现出对非遗技艺的深刻理解与传承热情。课堂不仅是知识的传递场域,更成为文化认同与匠心精神培育的鲜活载体,生动践行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育人要求,为非遗文化育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样本。
       深度研讨:理论与实践的双向赋能
       在研讨环节,江苏省匠星班主任工作室的成瑶、蔡佳雯、胡敏三位老师分别作《文化自信“职”时代 青春飞扬“建”班级》《让传统文化在班级建设中飞扬》《传非遗 “建”文化 “筑”班魂——“建筑施工专业”传统文化精神教育初探》专题讲座。她们从非遗文化融入班级建设方案设计、实践路径、与专业融合策略三个维度展开,深入剖析非遗文化与中职“文化育人”的契合点,提出以非遗文化普及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创新思路。同时,课题组敏锐指出当前班级层面非遗教育在民族精神挖掘、道德情操培育等方面的不足,明确将“非遗文化融入班级、课堂、课程体系”作为下一阶段重点研究方向,为地方文化产业发展与非遗育人协同创新提供理论支撑。
       协同共进:课题研究的新起点
       此次联合研讨活动不仅是一场非遗文化与德育智慧的碰撞,更是非遗文化育人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展示与深化契机。通过课堂实践观摩与理论研讨,课题组进一步明确了传统文化育人环境建设的重要性,为非遗文化育人路径研究指明方向。各级工作室以课题为纽带,深化协同合作,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研究格局。未来,课题组将持续深耕非遗文化育人实践,推动传统文化教育与中职德育深度融合,书写非遗传承与教育创新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