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全育人”视域下区域劳动教育项目化实践研究

领衔人:吴丽萍 袁惠娟

【活动报道】:校家社联动 共筑学生成长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4-04-27    发布人:吴丽萍    点击数:38

校家社联动 共筑学生成长新路径

    为深入探索"三全育人"视域下劳动教育协同育人新模式,日前,课题组联合常州市袁惠娟名班主任工作室、常州市中小学教育张燕名教师工作室、溧阳市张燕小学思政名师工作室,在溧阳市竹箦中心小学开展校家社协同育人专题研讨活动。来自多所学校的教师代表、学生共同参与此次实践探索。

活动以一堂充满乡土气息的主题班会课拉开序幕。竹箦中心小学王璐瑶老师执教《少让父母为我操心》,创新将箕笪里村孝文化广场转化为实践课堂。学生们在实地探访中聆听"善行义举榜"最美儿媳的真实故事,并与村支书现场互动,通过沉浸式体验激发情感共鸣。课堂以乡情为纽带,将传统孝文化教育融入乡村生活场景,生动诠释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践价值。

    在专题研讨环节,常州市中小学教育张燕名教师工作室领衔人张燕指出,乡村教育需打破学校、家庭、社会的壁垒,构建多方联动的协同育人机制。通过整合各方资源优势,形成教育合力,切实推动乡村学生全面发展。溧阳市平陵小学沈逸文老师、溧阳市外国语小学史琴老师分别分享了各自在家校社共育工作中的实践经验与创新做法。

    随后,课题组主持人袁惠娟作《携手家校社,共育未来星》专题讲座。她强调,乡村教育承载着文化传承、人才培养和地方发展的重要使命,呼吁教育工作者积极投身育人方式变革,充分发挥校家社协同育人的独特优势,为乡村学生成长提供全方位支持。

    吴丽萍老师总结时表示,此次活动通过整合乡村特色思政资源,创新开发行走课程,实现了"教室小课堂""生活大课堂"的深度融合。这不仅是校家社协同育人的一次成功实践,更为探索乡村教育振兴提供了新思路。未来,课题组将继续深化合作,为构建具有乡村特色的协同育人体系持续发力,助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